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骄行动|吉隆坡南开华小科技教室落成仪式暨中马科技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为民间友好交往注入新活力

向上滑动阅览

自2017年以来,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在深圳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指导下,在“澜湄合作”框架下创新设立“深系澜湄”项目集群,联合深圳企业、社会组织、学校、青年等民间力量持续在环境卫生与医疗健康、能源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青年教育与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并不断深化多个领域的公益民生项目,已向柬埔寨、缅甸、老挝三个国家捐赠医疗、环保、能源、教育、体育与日常生活等六大类物资,受惠人群超过25,000人。

作为“深系澜湄”项目集群的最新实践成果,2025年8月2日至9日,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联合马来西亚教育交流协会、万思未来馆、深圳市赢家时尚公益基金会、深圳德宁绿色科技有限公司及枫叶教育集团,携18位大湾区青少年志愿者赴马来西亚开展“青骄行动”中国-马来西亚科技文化公益行。

此行将为吉隆坡南开华小捐建科技教室,以及为霹雳州原住民学校甘榜森达国民小学捐赠装配式活动中心、科技教学设备、学生制服、体育用品及图书,进一步推动深圳与马来西亚两地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充分发挥深圳产业和科技优势以助力马来教育发展,同时通过组织大湾区青少年参与国际公益实践与民间外交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和公益情怀,助力其实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及“澜湄合作”等发展战略,为深圳参与澜湄合作注入青年创新动能。

南开华小捐赠仪式大合照

2025年8月5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友良、吉隆坡教育厅华文科助理厅长赖国俊、马来西亚教育交流协会会长拿督马汉顺、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秘书长李丹、南开华小副董事长吴利传、万思未来馆董事王澍、南开华小校长潘国樑等出席南开华小科技教室捐赠仪式,与南开华小全体师生、大湾区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

陈友良公参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交流是中马两国友谊薪火相传的生动实践,为青少年播下理解与合作的种子,将助力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基金会秘书长李丹表示,近年来基金会在有关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以科技、文化、青少年交流等为主题的国际公益项目,让深圳的产品、科技、经验为当地民生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促进民心相通,通过公益先行助力深化深圳与有关国家各领域合作。

播种科技种子传递教育力量

在本次公益项目中,万思未来馆(VAMOS)带来涵盖机器人、机器狗、3D打印机、微型木工设备及环保实验器材等科技教学设备,全面支持南开华小在科技素养、动手能力、生态意识和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万思未来馆董事王澍表示,希望这些设备能为师生打开更广阔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科技的兴趣与潜能,并感谢马来西亚教育交流协会在合作中的牵线搭桥作用。

王澍发言

吉隆坡教育厅华文科助理厅长赖国俊对基金会与万思未来馆表示感谢,并指出此次捐赠活动不仅深化了中马教育合作,更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教育科技领域的引领作用。

赖国俊发言

马来西亚教育交流协会会长拿督马汉顺表示,此次公益行为南开华小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与机遇,强调科技教育对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马汉顺发言

南开华小副董事长吴利传期待未来双方在自主、创意、智力和科技等多元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一代。

吴利传发言

多元课程协同推进:以科技为桥梁,提升综合素养

捐赠仪式结束后,国际志愿者与公益导师分组走进课堂,围绕捐赠物资开展科技示范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在南开华小的有效落地与转化。

公益行青年志愿者为当地师生开设 “智能科技”“创新实验”“加工制造”“生态环保” 主题课程,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梳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并熟悉设备使用方法,让科技教育理念在互动中传递。

首日结课交流:共鸣与成长,筑牢友谊桥梁

首日结课交流环节,南开华小校方高度评价教学活动,并表示志愿者团队不仅带来先进设备,更传递了先进理念,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项目交流学校简介

吉隆坡南开华小

吉隆坡南开华小(SJKC Nan Kai, Kuala Lumpur)创立于1949年,是一所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微型华文小学,以其优质的教育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闻名。南开华小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旨在传承和弘扬华文教育,满足马来西亚华人社区的教育需求。

关于主办方

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于2014年12月成立,是中国首批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助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深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全球治理。 自成立以来,基金会聚焦民间国际交流合作,打造了 “深系澜湄+”项目集群、“CityPlus城市+”平台项目、Value Plus平台、“深士”系列活动、助力企业国际化、参与国际合作伙伴公益项目等一批富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板块,促成国际交流合作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经贸、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环保、友城等8大领域,对外交流足迹遍布6大洲,37个国家,100多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