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豚奶爸”守护“微笑天使”17年

编前:“白鱀豚已经灭绝了,我们不能让江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失。”这句沉重的话语,深深触动了丁泽良的心。从此,他便与江豚结下17年的不解之缘。近日,《好人开讲》栏目刊播了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近六旬的“江豚奶爸”。

丁泽良给江豚喂食。(通讯员 牛郢生 王宏 摄)

在长江之畔有一位特别的“奶爸”。他与一群特殊的“孩子”共同生活了17年。这份跨越物种的亲情让人动容。这位“江豚奶爸”就是丁泽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渔民,也是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网箱江豚饲养员。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国宝江豚,1992年,长江89公里的石首江段和21公里的天鹅洲长江故道,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的成立,包括丁泽良在内的500多位渔民面临着分批上岸、转产的抉择。但命运的安排,让他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留在了这片水域。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让两头小江豚受伤严重,急需治疗与照顾。保护区决定聘请专人负责,丁泽良因为有经验被选中。

“白鱀豚已经灭绝了,我们不能让江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失。”这句沉重的话语,深深触动了丁泽良的心。从此,他便与江豚结下不解之缘。从最初的两头雄性江豚“天天”和“洲洲”,到后来加入的雌性江豚“鹅鹅”,丁泽良的生活重心完全转移到了这些可爱的生灵上。

微笑天使江豚。

江豚的繁殖交配期高峰为每年的4至6月。然而,每一次的期待与努力,都伴随着挑战与失败。2013年至2014年,人工繁殖江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丁泽良和保护区的专家们没有放弃。他们尝试遮阳、水下降温,只为给江豚创造一个更适宜的繁殖环境。

终于,在2015年,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雌性江豚“鹅鹅”成功怀孕,并在次年5月22日,产下了世界首例网箱繁殖的雌性江豚——“贝贝”。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化为了无尽的喜悦。

“贝贝”的出生,不仅仅是人工网箱繁殖江豚的突破,更是对丁泽良多年坚守的最好回馈。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料着这些江豚。“鹅鹅”出生前后,每3个小时喂一次食,一天8次,丁泽良每天睡在值班室,闹钟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连他的孙子都开玩笑说:“爷爷喜欢江豚多些,不喜欢我。”但丁泽良知道,这份爱,同样深沉而厚重。

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箱养殖江豚的17年里,丁泽良能够明显感受到长江水质的变化。曾经,江豚的生存环境堪忧。而如今,随着长江大保护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十年禁渔的推行,江水逐渐变得清澈,鱼类资源也日益丰富。

丁泽良常常站在江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心中满是欣慰。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2023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最近一次科考数据: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为1249头,比上一次科考数据多了200多头。

环境的改善,资源的丰富,让江豚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今,丁泽良已年近六旬,即将面临退休。但他心中最牵挂的,还是那些他亲手抚养长大的江豚。“希望将来接班的人,能有热心,有耐心,把江豚养得更好!”这是他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这份事业的深深眷恋。

编辑观点:

丁泽良17年守护江豚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更是长江大保护政策的生动实践。保护野生动物、守护美丽长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积极参加环保行动,自觉抵制捕捞、购买和食用长江鱼的行为等。保护长江就是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只有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时,母亲河长江才能真正焕发出源远流长的生命力。(记者 陈旭 范振宇 通讯员 蔡家奇)

编辑: 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