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奋进正当时,哈密大地热潮涌动。哈密市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核心引擎定位,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清明假期,哈密重点能源项目现场掀起建设热潮,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展现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
4月5日,在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交织成发展交响曲。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电仪实验楼即将竣工验收,标志着基地核心功能区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执行经理张中亚介绍:“目前项目已经在‘三查四定’阶段,4月10日进行竣工验收,该楼主要是用于我们管理人员的住宿、办公。等配套设施完成后,电仪楼主要用于电仪、实验方面的办公。”与此同时,中煤建设集团新疆分公司负责的3平方公里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也接近尾声,项目以“数字+机械”模式推进场平工程,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和无人驾驶矿卡集群作业,施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
据了解,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规划宏大,其中一阶段投资900亿元,以1500万吨/年岔哈泉一号露天矿为配套煤矿,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配套新能源等项目,计划2027年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创收223亿元,贡献税收72亿元,直接带动5500个就业岗位,更将引领传统能源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为“疆电外送”“西气东输”战略注入新动能。在河南援疆力量的强力助推下,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内,总占地100亩的浩辰星辉8G瓦时固态电池项目现场,6栋厂房基坑已全面开挖完毕。哈密浩辰星辉科技技术有限公司年产8GWh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苏毛说:“我们将采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实现构件精准预制,减少现场损耗,提高施工质量。”
清明假期里,项目现场300多名建设者昼夜奋战,通过工序穿插、智慧工地管理等创新手段,确保9月如期投产。这项填补西北地区固态电池产业空白的重点项目,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建成后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通过“产业援疆+技术转移”模式,引入河南新能源产业先进经验,建成后将形成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助力哈密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
今年以来,哈密市通过“链长制”专班服务机制,统筹要素保障与政策创新,今年前两月,哈密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95个,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比增长77.3%,居全疆首位。随着能源革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哈密正加快构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集聚”的现代化产业格局。行走在哈密天山南北建设现场,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与智能工厂的数字化脉动交相辉映,展现着这座西部城市的产业雄心。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哈密市将持续聚焦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河南援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