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宁远:激发人才创新动能 赋能产业全面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 刘奕琰 刘福)日前,随着科技小院新一轮的田间实验开启,“校友回湘”步伐加快,首家乡土学院正式运维,在人才引擎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宁远产业发展正以创新加速驶入高质量振兴的快车道。近年来,宁远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与科技人才紧密结合,持续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激发人才创新动能,赋能产业全面振兴,为全力打造永州南部经济发展轴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宁远县人才小分队协助稻烟科技小院研究生采集实验数据)

以“零距离服务”为牵引,赋能农业产业提质

依托稻烟科技小院,探索构建服务农民、服务产业、服务乡村振兴“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服务农业生产全覆盖。构建“零距离”服务体系,坚持“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探寻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持续为农业产业助力赋能。先后争取助农资金420余万元,国家及省市主管部门来宁调研7次,服务烟农5000人次。打造“零距离”服务品牌。深入农家与产业一线,将实验室搬至田间地头,做到零距离服务全过程。先后开展稻烟育种、土壤保育、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水资源利用等课题10个,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公司科技奖励9项,授权专利11项,相关科研成果在全省粮烟协同发展现场会、烟草科技创新大会作典型推介。培育“零距离”骨干队伍,吸引一批“泥土人才”常驻科技小院,培育三农情怀浓、专业知识实、科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让更多“候鸟型”“季节型”高层次人才辐射宁远稻油烟柑、兔鸭鸽鱼肉等农业特色产业。目前,中国农大、湖南农大已先后选派10余名研究生常驻科技小院,轮换4批次,开展相关课题研究9个,田间实验5个。

(宁远县召开“校友回湘”汇智兴乡座谈会)

以“无差别衔接”为抓手,赋能主特产业壮大

深入贯彻“校友回湘”精神,引导“优秀校友”在培大育强“主特”产业上下功夫,推动主特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园区年研发投入超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超20项。全面精准对接,通过建立优秀校友库,聚焦全县“一主一特”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提升借脑借智的精准性,实现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精准对接。通过“院士领衔+校企合作”,锂都产业园联合中南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攻关固态电池技术,获专利超百项。全面深化合作,持续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为轻纺制鞋特色产业发展赋能助力,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宁转化落地。高尔夫产业园形成“设计—制造—出口”一体化链条,碳纤维杆身技术国际领先,汇盛鞋业携手华南理工大学研发环保鞋材,专利转化率80%。全面多点突破,依托“校友回湘”契机,项目呈现多点突破态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何盛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欧阳日辉等众多知名校友助力多个县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校友专家团队精准分析全县能源需求与地理布局,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项目,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规划建议,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中,校友们从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多维度出谋划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等。丁字街、东外街、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校友们积极联络外部资源,推动街区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古老的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美术学院“乡土学院.宁远”专家团队在大元社指导)

以“直达式介入”为载体,赋能文旅产业升温

依靠“乡土学院·宁远”的专业优势,为和美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注入强劲动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大力实施“以艺术介入重构乡土美学”策略,构建“田野调研-创意设计-在地实践”一体化平台,为宁远乡土人才培育赋能增效。乡土学院与大元社艺术交流中心联手,打造乡土文化传承、儿童艺术培训等品牌活动,直接惠及留守儿童2000人次。助力乡村旅游提级,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深耕和美乡村一线,依托“乡土学院”,挖掘舜帝文化、瑶族文化、状元文化等主题IP,结合“一核两廊三片区”发展规划,串珠成链,塑造品牌,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助力城市更新提标,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依托乡土学院雄厚的规划设计实力,聚焦古城保护更新,围绕文庙街区文化品牌延伸,突出产业,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庙、丁字街、东门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得到有效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