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王克虎 姜豪炫)“嘟!嘟嘟……岸边的小朋友,不要在河边玩耍逗留!”茅塔河边,一声哨响,正欲戏水的孩子们应声离开。
近期,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教育局联合应急、公安、水利及属地等部门督导辖区茅塔河、马家河水库、百二河水库等溺水高风险点位。茅箭区结合区域工作实际和经验总结,将“四个一”基础配置升级为“五个一”(救生圈、救援绳、搭救竹竿、警示牌、口哨)。小小口哨正是点睛之笔:空旷水域中,尖锐哨音穿透力强,能瞬间唤醒安全意识,织密水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暑假前夕,实验小学、二堰小学等校邀请十堰市红十字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打造“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的防溺水生命课堂。课堂上,触目惊心的事故短片瞬间敲响安全警钟;在问答中将“防溺水六不准”规则内化于心;学生将脸浸入水盆体验“闭气自救挑战”;练习“放松、仰头、张嘴呼吸”水母飘自救法;情景剧《消失的呼救声》生动传授“用身边器材,不直接下水”的智慧救援原则。
近年来,茅箭区将学生假期安全特别是防溺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深化安全宣传教育,疏堵结合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防护网。自2017年大力推动“游泳进校园”以来,辖区已有近三分之一学校将游泳课纳入课表,期末进行游泳技能检测和防溺水应急自救教育,累计培养掌握游泳技能小学毕业生超8000人,源头上增强学生亲水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区教育局联合红十字会,持续开展覆盖体育教师、班主任等850余名关键人员的“红十字救护员”专业技能培训和急救课程,区域急救教育水平持续提升,确保师生“会防范、会施救、能自救”。东风44小学成功获评“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从回荡在河岸的声声哨响,到课堂上浸入水盆的亲身体验;从泳池中练习的求生技能,到遍布校园的急救力量……茅箭区正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和创新实践,筑牢意识、技能、物防三重防线,密织假期安全防护网。
作者:程墨 王克虎 姜豪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