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省心的摇钱树!退伍兵种植刺嫩芽领跑山野菜产业

初夏时节的岫岩石庙子镇大沟村,漫山遍野的刺嫩芽迎来第二茬采摘季。在种植大户张继成的50余亩山地上,鲜嫩的芽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新芽收入筐中。这个曾经尝试养殖屡遭挫折的退伍老兵,如今凭借小小刺嫩芽,蹚出了一条特色种植的致富新路。

近年来,镇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户因地制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有前景的种植产业项目,引导百姓增收致富。“镇上总说‘靠山吃山要吃出新花样’,刺嫩芽市场需求旺、管护成本低,正是咱山区的‘金饽饽’。”张继成一边查看芽苗长势一边说。

52岁的张继成是土生土长的大沟村人。退伍后,他先后尝试养羊、养猪、养鸡、养柞蚕,却因经验不足、环境限制等原因屡屡受挫。2018年,张继成发现岫岩本地山野菜刺嫩芽市场需求旺盛,高端市场每公斤售价可达50元,且具有“纯天然、高营养”的独特优势,毅然决定转型种植。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期从外地引进的刺嫩芽苗木因水土不服存活率不足30%,损失惨重。不服输的张继成转而研究本地种苗,经过3年试种,终于摸透了刺嫩芽“喜阴湿、耐贫瘠”的生长习性,成功在山地打造出连片种植基地。“本地种苗‘接地气’,成活率高、长势旺,咱老百姓种地就得讲究‘适地适苗’。”他感慨道。如今,张继成的50余亩刺嫩芽园年产两茬,头茬芽苞肥嫩单价达50元每公斤,二茬虽价格稍低仍供不应求,年收益稳定在2到3万元。

在大沟村,像张继成这样的种植户越来越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刺嫩芽,少则三五亩,多则几十亩。”据介绍,刺嫩芽无需化肥农药,管护成本低,且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摘10年以上,成为村民眼中的“省心摇钱树”。

为了推动产业规模化,张继成计划免费向村民提供本地驯化种苗和管护技术。“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咱得抱团把刺嫩芽种成‘规模产业’。”张继成指着漫山的刺嫩芽介绍,目前全镇种植面积已超800亩,仅大沟村就占300余亩。下一步,合作社将对接沈阳、大连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冷链物流和深加工,开发刺嫩芽罐头、速冻产品,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刺嫩芽产业的兴起,不仅让村民鼓了腰包,更激活了乡村生态价值。“以前山地荒着没人管,现在种满刺嫩芽,既绿化了荒山,又能卖钱。”张继成算了一笔生态账:每亩刺嫩芽每年可固土保水近百吨,相当于栽种20棵松树。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大沟村计划结合周边山水资源,推出“山野菜采摘+农家体验”旅游线路,让“生态红利”转化为“旅游红利”。

从养殖失败的“门外汉”到带领全村致富的“土专家”,张继承的转型故事,正是岫岩山区依托特色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小小刺嫩芽正在长成“产业树”,为更多农户铺就通向幸福生活的“绿色致富路”。

全媒体记者 赵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