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错用二甲双胍险丧命!糖尿病人长期吃二甲双胍,切记不要做4件事

来源:中原新闻网

在糖尿病治疗的漫长道路上,二甲双胍宛如一盏常见却至关重要的 “路灯”,为众多患者照亮控糖的方向。但正如驾驶汽车需要熟知交通规则,使用二甲双胍也得遵循正确的 “操作指南”,否则,小疏忽可能酿成大灾祸。今天,咱们就通过李大叔的经历,好好唠唠二甲双胍那些不容小觑的事儿。

## 李大叔的惊险遭遇

李大叔,一位 52 岁的朴实汉子,常年跟着老乡们在工地挥洒汗水,靠体力劳动撑起生活。前段日子,附近药店搞活动,免费为大家测血糖,李大叔怀着凑热闹的心态也去测了一回。这一测,可测出了大问题,他的空腹血糖值竟高达 9.2mmol/L。药店工作人员见状,赶忙建议他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可李大叔当时没把这事儿太当回事,觉得自己身体硬朗,能吃能睡,这点血糖高应该没啥大不了。

在工友的热心 “推荐” 下,李大叔买了二甲双胍开始自行服用。起初,他每天吃 2 片,可过了段时间,感觉血糖降得不太理想,于是自作主张,把服药量一下子增加到了 4 片。上周末,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工作,李大叔和工友们相约去大排档聚餐。大家围坐一桌,推杯换盏,几杯白酒下肚,气氛正浓时,李大叔却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紧接着,整个人像被抽去了力气,一头栽倒在地。

工友们吓得不轻,赶忙七手八脚将他送往医院。到了医院一检查,李大叔的血压低得吓人,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最终被诊断为乳酸酸中毒。医生们争分夺秒进行全力抢救,总算是把李大叔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可遗憾的是,这场突发危机还是给他的肾脏留下了永久性的损伤。医生在了解李大叔的过往用药情况后,认为他长期超剂量服用二甲双胍,是引发这场灾祸的重要原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二甲双胍这个药。

## 二甲双胍伤肝肾?真相在此

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那可是响当当的 “明星药物”。它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对心血管健康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二甲双胍安全性较高,价格亲民,因此一直稳坐糖尿病一线用药的 “宝座”。我们都知道,大多数药物进入人体后,都要经过肝肾等器官的代谢,长期用药难免会让人担心是否会对肝肾造成损害,那二甲双胍呢?

先来说说肝脏。二甲双胍经胃肠道吸收入血,进入血液循环后,几乎不与血浆白蛋白 “打交道”,也不会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它就像一个有明确任务的 “小战士”,直接作用于肌肉和肝脏,通过减少肝糖异生,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并且最终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对肝脏并无损伤。

再看看肾脏。二甲双胍以原形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在 12 - 24 小时内,大约 90% 就能被清除干净,不会在体内 “赖着不走” 蓄积起来,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它也不会对肾脏产生毒性。不过,话虽如此,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还是得格外谨慎。因为肾功能不全的人,身体代谢速度变慢,二甲双胍的排泄也会相应减少,这就好比一条原本通畅的排水管道,排水能力下降了,药物就容易在体内堆积,大大增加了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同样的道理,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对乳酸盐的清除能力降低,也容易引发乳酸酸中毒。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真正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是以下这 3 个副作用:

### 胃肠道反应

这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少患者在用药初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就好像胃肠道在 “闹脾气”。不过别太担心,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患者的胃肠道会逐渐适应,这些不适症状也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 维生素 B12 缺乏症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能会悄悄影响胃肠道对维生素 B12 的吸收。一旦缺乏维生素 B12,就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影响身体健康。

### 乳酸酸中毒

这是一种罕见但极其严重的不良反应。通常在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以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大剂量服用二甲双胍时容易出现。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就像李大叔这次,险些丢了性命。

## 二甲双胍不同剂型大揭秘

二甲双胍主要有普通型、肠溶型和缓释型三种剂型,每种剂型又分为片剂和胶囊。这不同的剂型之间,到底有啥区别呢?

### 普通型

普通片药效持续时间较短,患者需要在餐时或餐后服用,一天得吃三次,这对于一些记性不太好或者生活节奏快的患者来说,按时服药可不是件容易事,用药依从性较低。而且,普通片一进入胃内,就会快速崩解,药物溶出速度快,这对胃肠道的刺激可不小,不少患者会因此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不过,普通片也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价格便宜,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是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的胃肠道比较敏感,或者希望血糖能更平稳地降低,又总是忘记按时服药,那普通型二甲双胍可能不太适合你。服用普通片的糖友,可以先从小剂量开始,在不超过每日总剂量的前提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达标。

### 肠溶型

肠溶片就像是穿了一层特殊 “防护服” 的药片,这层 “防护服” 是肠溶材料。口服后,它在胃内 “稳如泰山”,很难分解,只有到达小肠后,才会逐渐 “脱下防护服”,开始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对消化道上部的刺激,胃肠道反应也会明显减轻,同时还能提高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率。肠溶型二甲双胍的服药方式也有讲究,一般建议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天三次,这样可以精准覆盖血糖高峰期。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时千万不能咀嚼或碾碎,否则就破坏了它的 “防护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了。

### 缓释型

缓释型药片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凝胶,这层凝胶就像一个智能 “小阀门”。口服后,药物会在胃肠道内缓慢释放,避免了过高的药物浓度一下子刺激胃肠道黏膜,所以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小。不过,它也有个小缺点,就是药效释放比较平均,不管血糖是高是低,它都按照自己的节奏缓慢释放药性。但缓释型的好处也很明显,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对于那些经常忘记吃药,用药依从性不高的糖友来说,简直是福音。一般建议在晚餐或睡前服用,同样,缓释型药片也不能碾碎或咀嚼服用。

## 二甲双胍用药误区大扫雷

二甲双胍在临床上堪称降糖治疗的 “基石”,但很多患者在服用时,往往容易忽略一些关键细节,结果不仅降糖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尤其是下面这 4 个常见的错误用药方式,糖友们一定要避开。

### 切忌一开始就用大剂量

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是 500mg/d,而最佳有效剂量为 2000mg/d。刚开始服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起步,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之后再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逐渐增加剂量。这样既能让身体慢慢接受药物,又能有效避免因剂量过大引发的不良反应。

### 服药期间严禁饮酒

酒精这东西,在体内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而这两个过程对于维持血糖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一旦它们的活性被酒精抑制,就特别容易引发严重的低血糖,尤其是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另外,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时饮酒,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更是会大幅增加,这无疑是给本就脆弱的身体 “雪上加霜”。

### 肠溶片和缓释片不可掰开服用

肠溶片和缓释片都有自己特殊的设计结构,一旦掰开,就破坏了它们的 “工作机制”。药物会提前释放,不仅会给胃肠道带来强烈的不良刺激,还可能导致药效过强,引发低血糖等危险情况。所以,为了安全有效地用药,千万不要掰开这两种剂型的药片。

### 碘造影剂检查时需停药

当需要进行碘造影剂检查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因为向体内注入碘化造影剂,有可能诱发造影剂肾病,这会导致二甲双胍在体内蓄积,同时大大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所以,在检查前以及检查过程中,都要停用二甲双胍,并且至少要在检查结束 48 小时后,复查肾功能正常了,才能恢复用药。因此,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如果要做这项检查,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