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温热浪席卷全国:东北多地空调断货,极端天气常态化渐显

一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高温热浪,正强势笼罩我国多个省市。

据中国天气网7月15日消息,当前国内20余省区市正遭受高温“烤验”,影响范围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因极端高温引发的疾病案例受到关注。早前,青岛大学一物业工作人员在值班室离世,事发前一天,青岛高温天气进入鼎盛阶段。

此外,东北一度因高温天气上了热搜,沈阳时隔6年冲上35℃,而位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时隔55年连续两天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有哈尔滨居民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真的热得受不了,有一天早上4点多给我热醒了。”持续高温引发了空调抢购热潮,有东北市民表示,今年买空调排队等上门安装,基本要等一到两个星期。

有气象专家此前分析指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常态化已经显现,无论是高温的热度还是持续的时间,极端性都在增加。近日,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十年来,我国的高温在空间上表现为“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40℃以上极端高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师傅正在给东北市民安装空调。

高温热浪相关疾病风险暴增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今年7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山东大部、安徽大部、江苏、河南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西藏北部等地偏高1-2℃。

随着热浪蔓延,高温相关疾病风险急剧攀升。7月14日,南都记者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民医院获悉,当天上午,医院收治5例重症热射病患者,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

7月9日,山东省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数据显示,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已接收自述中暑症状的呼救电话143例,较2024年同期的45例增长218%。其中,7月5日单日最高呼救量达34例。

南都此前报道,7月6日,“青岛大学一宿管大爷中暑身亡”的消息迅速在网络引起广泛关注,牵动人心。有网友发布图片称“宿管大爷住的门卫室内温度高达43.2℃”。

次日凌晨,青岛大学通报称,死者为学校浮山校区一物业工作人员,事发值班室,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而就在事发前一天,当地气象部门曾发文介绍,青岛高温天气进入鼎盛阶段。

事发前一天青岛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

事发校区一名在校生告诉南都记者,作为青岛本地人,其感受到“之前夏天确实没有这么热,不装空调也没什么,今年是最热的一次”。7月8日,青岛大学后勤管理处接线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高温天气下,会关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南都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2025年截至5月31日,全国报告高温中暑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别较2020-2024年同期平均水平增加15.8%和75.0%。

其中,5月报告中暑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别较2020-2024 年同期平均水平增加3.9%和75.0%。根据既往监测数据,每年高温中暑自6月起报告数量增加较快,7-8月为中暑发生和死亡高峰。

工人在地铁站内避暑。

中国天气网发布的信息显示,根据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21年高温导致全球44.2万人死亡,其中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受到影响。

2010至2019年,全球高温相关儿童青少年发病率和患病率平均每年上升1.46%和1.25%。2020年,全球高温热浪相关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负担,较1986年至2005年平均水平上升85%。

东北市民排队安装空调

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也让东北地区市民直呼“确实反常”。

自6月下旬以来,东北地区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长春、哈尔滨等多座城市气温连日冲破30℃大关,部分地区甚至刷新历史同期纪录。

据哈尔滨市气象台消息,2024年6月26日,哈尔滨市主城区11-14时气温为27-29℃。对比今年6月26日,哈尔滨市主城区11-14时气温为31-34℃。

住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的王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以往几年,即便是在最热的三伏天,室内没空调大家忍个一两周也就过去了。但感觉今年的高温天气比往年来得早、持续时间也更长。”

而持续高温也引发了东北地区的空调抢购潮。王先生表示,“往年夏天高峰期买空调都得排队等上门安装,今年更甚,基本上要等一到两个星期。”

哈尔滨市民添置空调。

另一位居住在哈尔滨的刘女士也向南都记者分享了她购买空调的经历。她表示,“真的热得受不了,有一天早上4点多给我热醒了。”由于空调都断货,刘女士在电商平台下单的柜机空调配送一再延期,她决定转到线下购买空调,即便如此,她仍要排队两天才等到货,“我已经算快的了,身边有人排到了8天。”

东北地区的空调购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黑龙江省商务厅公开数据,广汇电器物流部单日出入库量飙升至常规峰值的5倍以上;黑龙江苏宁易购自6月23日以来空调销量同比激增1100%;海尔空调的安装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每日安装需求近万套。

小米集团副总裁王晓雁7月7日公开表示,自6月24日东北、内蒙古地区持续高温以来,小米空调销量最高达去年同期的20倍。

6月下旬,多名吉林大学学生因宿舍没有空调太热,在校园内搭帐篷过夜,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对此,吉林大学校园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因电路老旧无法支持宿舍的空调安装和使用。

吉林大学学生搭帐篷过夜。

事实上,已有不少东北高校为学生安装空调。6月27日,大连民族大学宣布学生宿舍5800台空调正式投入使用。

南都记者从中国政府采购网获悉,7月4日,大连海事大学发布学校公共教学楼宇及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编制采购公告。7月8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布了学生宿舍空调采购项目招标公告,计划采购9955台空调。

专家称极端天气已常态化

今年的高温天气如何形成?极端天气是否已呈现常态化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十年来,我国高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高温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40℃以上极端高温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高辉指出,以北京为例,在2021年,北京的高温日子就有常年夏季的一半左右。“因此我们可以说高温会越来越常见,但具体到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需要开展具体的分析和研判。”

他表示,预计今年三伏天时段,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并重,东部降水呈现出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格局,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以及高温热浪都很明显。

7月17日全国气温实况图。

7月15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河南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部、湖北中东部、山东中南部、贵州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此外,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山东、青海、内蒙古、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橙色预警)。

持续的极端高温再次敲响气候变化的警钟。

南都记者注意到,《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增加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暖季不但提前开始,还结束得更晚,其成因就是全球变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区域的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此前分析指出,全球变暖是大背景。事实上,极端天气常态化已经显现,无论是高温的热度还是其持续的时间,高温的极端性在增加。

“北方地区的高温,一是由大陆高压导致的,二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时形成。” 朱定真表示,在6月份前后,北方地区的高温通常是在大陆高压控制下出现的。气团是干热的高压空气,因其本身是下沉气流,没有其他气团与其交汇形成对流,就不容易有云雨,天气就会相对晴好,在夏季就容易增温。

朱定真解释称,而当气团持续控制北方地区,该地区的温度就会不断攀升,高温会达到37℃至38℃,体感上会觉得早晚凉白天热。等到副热带高压北抬,受其控制的地区往往呈现桑拿天,早晚和白天差不多热。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