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傩文化保护传承座谈会在铜仁举行,来自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的专家、全国各地的傩戏表演队伍传承人和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傩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这一古老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座谈会现场
傩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傩文化也面临着传承断层、技艺流失、关注度不足等挑战。
作为“中国傩文化之乡”的铜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傩戏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目前,全市共有45项涉及傩文化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8名代表性传承人,约130个活跃的傩戏团队。此外,铜仁还建立了3座博物馆和陈列馆,开设了5家非遗工坊和3家非遗旅游体验空间,这些文化载体的落成,让铜仁的历史底蕴与非遗魅力有了鲜活的展示窗口。
座谈会现场
这些年,傩文化作为中国的一种原始文化现象,在铜仁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一直保存下来也离不开当地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守护。
通过立法推动保护。先后出台了《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铜仁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推进傩文化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通过申报加强保护。积极开展傩文化非遗名录项目的公布和申报工作,以纳入各级保护名录体系,提升保护级别,促进傩文化的保护传承。此名录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丰富。
通过记录抢救保护。2020年,对德江土家族二十四台傩堂戏进行系统全过程拍摄和数据采集,抢救和保存第一手珍贵资料;2023年,对撮泰吉进行全面数据采集、拍摄与纪录,形成了长达90分钟的视频资料。
通过展演活化保护。2022-2024年,依托省文旅厅支持项目,连续三年开展濒危剧种贵州傩堂戏公益性演出活动共计180场次,观众达十余万人次,也更好地推动传承人的传承。为达到演出目的和效果,铜仁市将演出活动主要放在景区开展,促进了文旅融合。今年还将继续开展60场傩堂戏进景区的公益演出。德江傩堂戏《关公斩蔡阳》入选全国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
通过创建整体保护。当前铜仁正在积极推进武陵山区(黔东)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将傩文化纳入生态保护区系统和整体性保护,并提出了铜仁市傩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推进保护工作。
通过外展加大传播。2023年,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先后在浙江舟山博物馆和奉化博物馆推出“一眼千年傩—贵州傩文化特展”“狂欢与高潮—贵州傩文化特展”,有效推介了贵州傩文化。
创新手段增强传播。2024年傩文化博物馆首次尝试与游戏公司合作推出傩文化主题联动手游,上线首日,游戏整体玩家在线人数猛增70万,瞬间引发一股“傩文化潮”。目前博物馆正在与字节跳动下属游戏公司协商合作,预计于今年五一在其游戏“决胜巅峰”中推出以傩法师为原型的原创英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万芬
编辑 安慧芳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