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沐子 通讯员 陈磊 张鎏璐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浙江义乌如今又有了新名片——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枢纽。这座“世界超市”虽非传统汽车产业重镇,却凭借其遍布全球的商贸网络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成功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义乌路径”。
潮新闻记者从宁波海事局了解到,当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在义乌可以通过完善的贸易生态完成“集货-验装-直通海外”全流程,形成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出口解决方案。这一创新模式的突破性进展,始于一年前,宁波海事局在浙江海事局的部署指导下,实现在义乌“无水港”的驻点破冰——一项服务变革,为“小商品之城”注入了“大物流”的澎湃动能,也让义乌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故事,从“借船出海”迈向“自主扬帆”。
驻点破局:打通新能源汽车出海“高速路”
在义乌外贸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沙龙是其中的“弄潮儿”之一。在义乌打拼的十几年间,他见证了这座城市一波波的商业热潮,从传统的小商品贸易,到如今的跨境电商兴起,沙龙始终紧跟时代步伐。这一次,他搭上了“新三样”出口的快车,在TikTok开启了直播卖车的全新尝试。沙龙说:“在去年五月份之前,义乌的新能源汽车想要出海,至少需要十个环节,车辆需要拖到宁波口岸后再装箱,如果存在问题还要开箱查验重新装箱,很容易赶不上船期。”
2024年5月6日,宁波海事局会同杭州海事局在义乌“无水港”设立海事驻点服务工作组后,情况发生了改变。在义乌港直通仓的新能源汽车装箱专用场地中,沙龙在他的TikTok账号视频中向国外客户展示着一辆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入集装箱的全过程,画面中偶有驻点服务工作组人员出现。沙龙特别强调:“这些车都经过了海事部门的‘同装同查’,装箱质量得到了保障,抵达宁波港也不会再被查验,物流环节从十个减少到了七个,最快两天就可以上船出运,每个箱子至少可以节约物流成本1000多元。”正是这一点,成为吸引外国客人的关键。
土库曼斯坦的沙龙在TikTok上展示中国产汽车 来源:宁波海事局
海事驻点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义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新大门。记者了解到,通过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海事执法人员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两员”(船载危险货物申报员和集装箱监装员)信息报送、装箱规范等全流程的专业指导;组织了20余场政策宣讲会和业务培训会,覆盖企业400余家,帮助企业及时掌握最新的海事法规和行业标准,让更多企业敢于尝试、乐于参与,共同推动义乌外贸发展迈向新高度。
创新引擎:出海“直通车”激活贸易新动能
以义乌“无水港”海事驻点一周年为契机,海事部门对全行业展开了全面的调研,升级制定了《浙江海事局“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工作方案》,推出“同装同查”“‘容缺’报告”等十项创新服务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义乌“无水港”工作组组长陈磊向记者介绍:“为了解决企业装箱时间和船期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充分调研,提出了‘容缺’报告机制,允许信用良好的企业先进行货物安全适运报告后装箱,缩短企业提箱到装船出港的物流时间2~3天,降低企业预提、落箱等额外成本近千元。”
此外,海事部门还创新实施远程“同装同查”模式,利用远程视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集装箱装箱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指导,让海事“同装同查”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惠及更多企业。
面对海事部门驻点带来的变化,义乌市商务局副局长黄俊侨感慨颇深:“海事部门驻点后,一系列服务举措落地生根,效果立竿见影。海事驻点前,义乌市备案的二手车出口企业仅有10余家,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便捷的服务,许多企业对二手车出口业务望而却步。如今,在海事部门的助力下,备案企业已经增长到31家,整整翻了三倍!”
汽车出口装箱 来源:宁波海事局
今年以来,海事部门还在驻点服务基础上,迭代升级服务2.0版,打造“新三样”货物海运“直通车”服务品牌,探索“远程+信用+协同”的服务模式,在助力我国国际物流链安全稳定中输出浙江经验。未来,海事部门将继续优化服务,以更有力的举措、更贴心的服务、更开放的姿态,助力全省“新三样”产业出口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让“义乌模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贸易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