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头痛查不出病?问题可能藏在鼻子里
头痛,未必是脑出问题。一些患者反复求诊神经科、眼科甚至心理科,却始终找不到病因。直到一次鼻内镜检查,才发现真正的病根竟出在鼻腔深处。
4月12日是全国爱鼻日。近年来,因鼻部疾病引发的头痛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鼻源性头痛”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病因,正被更多患者重新认识。
“像刀割、像火烧,每天痛十几个小时,我被逼得想大哭。”53岁的邹先生10年来备受头痛折磨,精神萎靡、睡眠受扰、工作受限,辗转多家医院仍查不出病因。
直到2023年9月,他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主任医师刘彩鹏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其鼻中隔明显偏曲,结合发作区域与症状,初步判断为罕见的“鼻睫神经痛”。
刘彩鹏介绍,鼻睫神经痛属于三叉神经痛的小分支,疼痛多集中在眼内眦、鼻根、眼眶及前额区域,呈烧灼样剧痛,常伴流泪、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这类患者常被误诊为偏头痛或眼病,实则多由鼻部结构异常导致。
刘彩鹏在邹先生鼻腔敏感区喷入麻药丁卡因,疼痛很快缓解,诊断得以确认。随后,她通过手术矫正其鼻中隔,并射频消融相关神经末梢。术后当天,邹先生的剧痛感彻底消失,他感慨:“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在所有慢性头痛患者中,约有10%到15%的人患有鼻源性头痛。”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主任医师艾毛毛说。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曹磊表示,鼻源性头痛常伴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疼痛部位多固定于前额、眼眶、面颊。此外,此类疼痛通常有时间规律,如清晨加重、夜间缓解,低头、弯腰等体位变化亦可能诱发或加剧疼痛。
“这些细节是判断头痛是否与鼻腔病变有关的重要线索。”曹磊提醒,确诊需依赖专业检查,包括鼻内镜、鼻窦CT及丁卡因试验等,切忌一味依赖止痛药或盲目就诊其他科室。
刘彩鹏补充,鼻睫神经痛就是一种极易被误诊的疾病。疾病根源多是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压迫筛前神经末梢。凡是单侧剧痛、伴流泪、眼红,又在特定部位反复发作的,必须警惕鼻源性病变,否则误诊不仅延误治疗,长期使用止痛药还可能掩盖病情、加重病灶。
“有些患者术后头痛缓解便中断复诊,也不继续用药,结果几个月后复发。”曹磊说,手术并非终点,术后管理同样关键。因此,术后应规范使用鼻喷药物、按时复查,避免旧病复燃。
如何避免“鼻病当头痛”?曹磊建议,感冒若持续超过一周仍未缓解,或反复出现鼻塞、嗅觉减退、鼻出血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鼻腔疾病。日常可用0.9%的生理盐水每日清洗鼻腔1至2次,水温保持在36℃至38℃,避免冷水刺激引发黏膜充血和继发性头痛。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胡颖仪 孙冰倩
【作者】 厉思璇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