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裴家村的一处屋场上,妻子接过丈夫递来的药,轻声说道:“要不是医保送来三份‘厚礼’,只怕是早就吃不起这药,更看不起这病啦!”丈夫连连点头称是。
时光回溯到2020年4月,52岁的她被命运无情击中,不幸患上肝癌晚期。为给她治病,全家人竭尽全力,本不厚实的家底差不多全被掏空。正当全家人无计可施时,高坑镇医保所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宣讲政策,送上“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厚礼”,为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就拿2024年来说,她全年的医疗费用高达192178.55元,但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梯次减负模式和政策叠加效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给她报销97958.86元,大病保险二次报销50031.27元,医疗救助再减负27048.9元,三重保障累计报销比例高达91.08%,个人仅承担17139.52元。“医保政策这份‘厚礼’给了我们全家活下去的勇气。”夫妻俩紧握着镇医保工作人员的手,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那泪花里满是对生活重新燃起的希望。如今,每月复查开药,刷医保卡的“嘀”声代替了往日筹钱的叹息,生活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高坑镇医保所负责人所言:“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救命钱发挥最大效用,不让一个家庭因病致贫返贫,把这份医保‘厚礼’的价值最大化。”
高坑镇富田村村民老江一家同样感受到了这份“厚礼”传递的丝丝暖意。2024年中旬,77岁的他被查出直肠癌,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甚至因病致贫。在高坑镇医保窗口工作人员的提醒下,他被纳入低保户。2024年年底,他花费的8万余元医药费用经安源区“136”服务流程,从村卫生室提交材料到收到报销款仅用9天,报销比例达80%以上,个人自费1万余元。这个“1个工作日收材料、3个工作日初审、6个工作日复核”的“136”标准化流程,确保了医保报销的快速、准确、便捷、高效,让2024年全镇127笔报销平均提速50%,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百姓能更轻松地拆开医保“厚礼”。
在推进“互联网+医保”改革的浪潮中,高坑镇自2022年起便以暖心服务破解数字鸿沟。镇里组建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带着移动终端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搭建起流动服务驿站,针对老年群体推出手把手电子医保卡激活服务。对行动不便及不熟悉智能手机使用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富田村作为高坑镇实施“村村通医疗系统”的试点村,不断发挥当地医疗资源最大效能,将基层群众就医从“最后一公里”逐渐拉至“最后一米”。在富田村卫生所,村民刘汉年对着刷脸设备感叹:“十年前揣着病历本满镇跑,五年前学会用社保卡就觉着新鲜,现在可好,刷个脸就能调出所有信息,这智慧医保真是暖到心坎里了!”据了解,“村村通医疗系统”具有参保情况查询、异地就医备案、医保费用报销等16项高频次医保服务功能,方言版智能语音导诊系统用“土味普通话”破解老年群体操作难题,大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小病不出村,服务到家门”的目标。
富田村卫生所村医邹斌感慨地说道:“我在村里当了几十年村医了,这几年医保政策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好比一张守护网,‘136’医保服务流程则像一条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村村通医疗系统’更是让村民就医便利了许多,这些都给了老百姓战胜重病的底气和勇气。”
不仅如此,高坑镇推行的“网格化+医保”服务模式,让困难群体参保资助覆盖率和待遇落实率双达100%。就像开篇提到的那对夫妻,他们在外务工的儿子依托全国医保异地结算系统,仿佛拥有了一双跨越千里的“医保之手”,随时能为母亲办理医疗费用结算。
随着省级医保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保障链条将进一步延伸,确保万千个家庭都能在风雨来袭时,稳稳接住这份民生“厚礼”。(安源区高坑镇人民政府 甘红艳 项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