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的餐饮质量一直备受家长关注,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的家长们却非常放心,因为学校食堂是一个“妈妈食堂”,超过一半的员工是在读学生的家长,从采购到烹饪全程参与,既让孩子吃上放心饭菜,又能吃出“妈妈的味道”。
“妈妈食堂”,即在校学生的妈妈成了食堂员工,为自己的孩子及同学们烧饭做菜。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守护了孩子的健康,更擦亮了教育的温度,它至少有三大好处。
对学生来说,妈妈们亲自参与食材采购和烹饪过程,能够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安全,同时注重营养搭配,满足孩子们的饮食需求。妈妈们对食品的严格把关,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妈妈食堂”的饭菜更卫生、营养更均衡,挑食的娃开始“光盘”,家长直言“孩子回家都说学校的饭香”,因为在学校食堂,孩子们吃到了“妈妈的味道”。
对家长来说,不仅有效破解了学生家长对校园餐饮管理的信任难题,还帮助不少全职妈妈实现再就业。陪读妈妈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既赚取收入,又陪伴成长,“看着孩子吃光自己做的菜,比发工资还开心”。
对学校来说,招聘家长到食堂工作可以发挥家长对食堂的监督作用,让学校食堂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得到双重保障。有家长在食堂工作,作为学校是更放心了,学校食堂也不会出什么食品质量问题。食堂零投诉、家长零质疑,社会口碑飙升,以前学校领导总担心食堂出问题,现在家长成了最强后盾。
教育无小事,食堂即课堂。“妈妈食堂”的一餐一饭,何尝不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当孩子看见父母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他们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学校把信任交给家长,家校关系从“对立博弈”变为“并肩作战”;当社会热议“该不该让家长管食堂”,这所学校用行动证明:“教育的温度,藏在细节里;安全的答案,握在良心间。”正如网友感叹:“家校同心,舌尖无忧;用心守护,健康同行。”
孩子的健康,是千万家庭的命脉;校园的餐桌,是教育良心的试金石。当“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社会痛点,希望更多的学校开启“妈妈食堂”新模式,用一场“家长总动员”,给出最暖心的答案,让家长的双手托起孩子的饭碗,让教育的温度从舌尖暖到心尖。
从这个意义上说,“妈妈食堂”不仅可以有,还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让更多的妈妈走进食堂,用爱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建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