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8月底前,沈阳2条快速路竣工通车,4座老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主线通车!

今年沈阳重点城建项目

最新消息来了!

8月底前

南阳湖街快速路工程

雪松路跨线桥工程

将竣工通车

公和桥、东西高架桥

沈海立交桥、白山立交桥

4座老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

将实现主线通车

2025年沈阳市重点城建项目建设成果

新闻发布会

8月21日召开

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祝永泉

介绍情况

今年,恰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市城乡建设局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聚焦沈阳都市圈建设,以协调城建重点项目为工作主线,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品质提升、治理增效。

今年以来,实施开复工项目394个,地铁1号线东延线实现初期运营,32项内涝防治项目已投入使用,老旧管网改造360公里。近期,2条快速路又即将竣工通车。下面,我就沈阳市快速路建设情况发布如下:

一、快速路总体情况

2021年以来,沈阳以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为目标,以提升城市交通辐射带动能力为落脚点,“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快速路项目建设,共新增快速路里程43公里,沈阳快速路总里程达到388公里,初步构建了以“一、二、三、四环及一横一纵”为骨架的高速快速路网体系,“二环南移”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快速路体系基本覆盖对外交通走廊,有效强化了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

二、快速路二期基本情况

沈阳市快速路二期项目共包括元江街快速路、元江街—三环立交、大堤路改造、长青街快速路南延、南阳湖街快速路、雪松路跨线桥等6项工程,新建桥梁16公里,道路24公里,慢行系统25公里,口袋公园18座,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停车位1084个。

(一)竣工项目情况

元江街快速路、元江街—三环立交、大堤路改造、长青街快速路南延等4项工程已于去年8月起陆续竣工通车,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通行条件。这4条快速路建成后,有效缓解了区域交通的拥堵情况,增强了路网的通行能力,满足了不断增长的车辆运行要求,补足了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加快了沈阳的城市建设速度。

(二)即将通车项目情况

1.南阳湖街快速路工程。

位于于洪新城地区,起点为沈辽路,终点为南阳湖桥,全长3.28公里,计划8月29日竣工通车。工程建成后,将彻底实现二环南移功能,有效分流现状南二环的交通压力,同时将城市西南区域与城市中心区的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一河两岸发展。

2.雪松路跨线桥工程。

位于苏家屯区,起点丁香街路口以西200米,跨越沈大高速公路、八一干渠后,在瑰香街以东200米落地,全长1.1公里,计划8月23日竣工通车。工程建成后,将完善苏家屯区域路网,与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四环快速路共同发挥作用,支撑沈阳市域城镇空间。

三、精细化管理情况

快速路二期工程自开工以来,便将“精细化管理”贯穿始终。针对伸缩缝护板、各类井盖及雨水篦、声屏障防落雪装置等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工序,制定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明确每道工序的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及验收流程,并全线推广“样板工程”,为全线施工统一规范和标准。组织各单位开展精细化施工经验交流会,促进各参建单位互学互鉴、共同进步。全周期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使道路、桥梁在使用寿命、通行舒适度等指标上均优于设计预期,实现工程质量与建设效率的双重提升,成功塑造了“优质、高效、耐久”的城市快速路精品工程。

下一步,市城乡建设局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落实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在“十五五”期间,快速路建设将聚焦“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服务都市圈协同发展”三大核心任务,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着力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城市路网,全力打造示范样板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副局长鲁瑶介绍情况

备受市民关注的沈阳老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即将实现主线通车。这是沈阳践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向沈城人民交出的一份“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民生答卷。现在由我对沈阳市2025年老旧桥梁加固改造工程相关情况进行发布:

一、工程概况

本次工程覆盖公和桥、东西高架桥、沈海立交桥、白山立交桥4座城市交通枢纽,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拆除重建桥面铺装,改造防撞墙,更换全桥隔音屏和伸缩缝,全桥结构破损修复及防腐涂装,增加桥梁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升级交通安全设施等,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

公和桥、东西高架桥加固改造工程于4月25日开工建设,沈海立交桥加固改造工程于5月23日开工建设,白山立交桥加固改造工程于7月18日开工建设。

二、工程进展

截至目前,桥面、防撞墙等工程主体建设内容接近尾声,累计改造防撞墙5万米,铺设混凝土铺装层19万平方米、新建沥青路面25万平方米,同步改造桥梁附属设施包括隔音屏、防眩板、泄水管等。

为缓解交通压力,早日让焕新后的桥梁服务于广大市民,本次加固改造的4座桥梁计划于8月底日间开放主线交通,其余防腐涂装、隔音屏、交安调试等工程将主要利用夜间,“零干扰”施工。

三、建设成果

(一)安全韧性全面跃升。本次桥梁改造中,一是在防撞墙安全及耐久性等方面实现了本质提升,混凝土强度从C25提升至C50,防撞等级由SB级提升至SA级;防撞墙底部新增花岗岩边石护脚,提升抗腐蚀性能和抗刮碰能力,杜绝防撞墙“烂根”问题。二是对桥梁墩柱进行加固提升,采用环形加固方式,对原有钢筋进行充分除锈、补植,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对桥墩进行环形外包,提高桥墩的安全性及耐久性。三是对全桥进行防腐涂装,根据沈阳环境特点,制定材料标准和工艺标准,统一颜色,采用3层防腐体系,为桥梁穿上“防护铠甲”,提升全桥抵抗外部环境侵蚀能力,从而提升桥梁安全性能,筑牢桥梁安全防线。

(二)品质细节彰显匠心。在桥梁改造的工艺上,我们从提高标准入手,全面提升桥梁品质。一是隔音屏提质,采用“乐高式”拆分,将隔音屏拆分为12个部件,每一个部件明确标准,严控质量,提升隔音屏耐久性及抗风压性能。二是行车无感体验,首次在全市采用3D摊铺技术,对桥面铺装层厚度及标高进行精确控制,大大提升路面平整度;沥青铺装层选用玄武岩骨料及优质基质沥青作为沥青混凝土主材,保证沥青混凝土颜色更黑、更耐磨、更抗车辙;伸缩缝制定统一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控制标准,从伸缩缝构件质量和施工过程闭环控制,提高伸缩缝平整度,保证行车平顺,减少“跳车”问题。三是标线革命,交通标线在落实新国标的基础上,对标线的白度,抗裂,抗磨,抗污,粘结力等指标进行升级,提升标线质量,实现交通标线更耐久、更清晰。

(三)智慧赋能城市未来。为提升桥梁安全运行智慧化管理能力,本次加固改造工程一是对桥梁加装监测预警系统,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对桥梁结构受力、沉降及结构变形、交通荷载、气象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全面掌握桥梁运行环境及结构技术状况,做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实现实时护航桥梁安全运行。二是为提升交通管理效能,全面引入交通科技设施,融合视频监控、雷视感知、诱导系统,构建交通智慧治理网络,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

每一座桥梁的重生,都是沈阳迈向“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坚实步履。感谢建设者的日夜奋战、市民朋友的理解支持。我们将以此次通车为新起点,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让沈阳的桥梁成为托举市民幸福的“连心桥”、成为赋能城市发展的“振兴桥”。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刚刚的发布中我们了解到,快速路建设中采用了一些新工艺,请问在快速路二期项目中都采取了哪些新工艺、新工法、新技术?

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祝永泉:针对已建高架桥部分全封闭声屏障冬季发生积雪砸车现象,市城乡建设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为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对南阳湖街快速路工程全封闭声屏障顶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不锈钢板防落雪装置和钢丝绳防落雪装置两种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推广。

针对冬季桥面除雪车辆对防撞墙伸缩缝盖板易造成损坏,快速路二期项目优化了盖板结构,将伸缩缝处防撞墙做内凹处理,外侧采用压制成型的加厚镀锌盖板包裹,并用锚栓固定,保证了盖板结构的牢固稳定。

在长青街快速路南延工程立交匝道边石设置开口,开口处铺设卵石过滤层,利用匝道内绿化植草沟收纳路面雨水,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功能。

全部项目机动车道上的检查井井盖及雨水口均采用先进的防沉降井盖系统,井口采用最新的加固工艺,可有效解决井盖下沉、移位、跳动异响等顽固问题,减少井盖移位丢失造成的安全隐患,提升行车安全性、舒适性。

此次加固改造的桥梁对交安设施都进行了升级,能否介绍一下,升级后能给市民交通出行带来哪些提升?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鲁瑶:为了逐步构建更加智能的交通管理体系,提升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和效能,此次随桥梁加固改造同步配套了一批交通科技设施。

前端设备中,主要围绕交通数据融合、事件检测、态势分析和诱导发布等核心管理和应用的需求,新增了视频监控、电子警察、雷视感知、信号控制和交通诱导等前端设备,这些设备能够辅助更全面、实时、准确地掌握路面交通运行情况。

后台应用中,借助交通感知和数据分析技术,将视频、图片、流量等各类交通数据整合起来,打破了过去数据不互通的壁垒,显著提升了交通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做到及时感知重点区域的交通拥堵,也能主动发现交通事件。下一步,将尝试使用全息路网技术,为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缓解拥堵提供更为直观的依据;再通过诱导屏实时显示前方真实路况,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和选择。

同时,引入了无人机实时监控技术,用于车辆动态跟踪、交通劝导和路况巡查,实现更快速地响应交通事件、更及时地疏解交通拥堵,有效提升各类交通事件的巡查发现和警情处置效率。

总体来说,此次项目的前端交通设备及后台系统的建设,能够使交通拥堵得到更有效的疏导,让交通事故和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理也会更及时、更高效。未来,随着配套交通科技设施的不断完善,沈阳的交通管理也将向更加智能化迈进,广大市民的交通出行也将更安全、畅通、高效、便捷。

此外,结合此次桥梁加固改造,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快速路设计标准,在中央防撞墙处设置了三处可移动防撞护栏。日常使用中,可保证有效地防止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引发对向碰撞,提升行车安全;在紧急救援、道路抢险、交通事故等特殊情况下,可快速应急开启,允许救护车辆、应急车辆等借道行驶或调头通过,可以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并减少交通中断时间。

(沈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