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食堂”里吃得好、花钱少!来看幸福“食”光背后的政协力量

走进河南省济源市北海街道纸坊居委会社区食堂,土豆烧鸡块、蒜薹肉丝、西红柿炒鸡蛋……一道道家常菜冒着热气陆续出锅,看起来十分可口,老人们有说有笑地结伴前来吃午饭。
“孩子们白天都不在家,一个人买菜、做饭也挺麻烦的,来这儿吃饭,好吃便宜又新鲜,我和老伙计们都很满意。”居住在附近的李奶奶对这个“宝藏食堂”赞不绝口。
在这便捷、贴心的幸福“食”光背后,是济源市政协委员李雅娅多年不懈的建言,也是济源市政协对提案办理质效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营养科医生,每当看到老人们为了一顿简单的饭菜而操劳,或是出门就餐找不到合适的餐厅时,我的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无力感。直到成为政协委员,困扰我多年的心病,终于找到了‘解药’,市政协为我深入调研、提出建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李雅娅深有感触地说。
在2024年4月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李雅娅提交了《办好社区小食堂,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大民生》的提案。她呼吁,将社区食堂建设成公益普惠、功能多元的温馨家园,多元化拓展社区食堂功能,多元化探索投入模式,多元化灵活经营。这件提案被定为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由市级领导领办督办。
“收到提案后,我们高度重视,及时同提案人沟通,了解提案细节。”市民政局等提案承办单位先后通过电话、调研、座谈等多种途径与李雅娅加强沟通,详细介绍情况,共商解决之道。
随后的一年时间里,提案里的不少建议被采纳。让李雅娅高兴的是,当地相关部门还出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
——科学规划布局,社区食堂“遍地开花”。经摸底排查、优化布局,综合考虑老年人口规模、助餐服务需求和服务半径等因素,目前济源市已建成运营“超市﹢大食堂”“慈善﹢养老助餐”等不同模式的助餐点88个,可解决4000余名老年人用餐问题,服务范围可覆盖4万名老年人。
——加强政策指导,确保社区食堂长效运营。市民政局印发了《济源示范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指引(试行)》等文件,并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印发《济源示范区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落实老年助餐服务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优惠政策;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济源示范区老年助餐服务规范》,对老年助餐的人员配备、原料溯源和采购、膳食服务等作出详细规定,规范老年助餐服务。
——优化服务质量,拓展社区食堂多元化功能。充分考虑老年人腿脚不便、易摔伤等情况,在设施上采用各种防跌倒适老化设计,切实守护老年人安全;设立书报架、饮水机等设施,让“餐桌”在非就餐时间成为老年人的“书桌”“茶桌”“会议桌”;定期组织文艺汇演、健康义诊等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生活,促进交流,拉近邻里之间距离。
……
“除了老年人,附近许多‘上班族’也经常到这里用餐,一到饭点,这里热闹得很,‘吃得好、花钱少’是居民们对社区食堂的一致评价。”北海街道纸坊居委会社区食堂负责人介绍。从“老龄”到“全龄”,社区食堂不仅温暖了老年人的“胃”,也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
“看着老人们享受美味可口的饭菜,感受着家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个委员当得值!”对这件重点提案的办理成效,李雅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提案工作‘提、立、办、督、评’全过程,持续落实提案办理‘三见面’工作机制,切实把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助推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市政协主席谭江表示。




记者手记:《让提案“言值”变民生“分值”


连续3年围绕社区养老和老年助餐问题提交提案,在一次次走访调研、一场场座谈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关于社区食堂建设、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守护百姓“舌尖上的温暖”,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条履职路上,李雅娅走得坚定而自豪。
翻开2024年济源市政协提案工作“成绩单”,从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到提升城市品质,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到助推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河南样板……大到社会发展全局,小到群众生活点滴,每一件提案都担负着委员的责任,体现了市政协和各办理部门的担当。
让提案“言值”变民生“分值”,创造更高“价值”,济源市政协还将继续不遗余力。


通讯员:徐前

记者:王有强 靳燕

文字编辑:罗韦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