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下好风险化解先手棋

中小银行并购重组步伐正在加快。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信息,截至5月18日,今年以来已有26家中小银行收购或解散旗下村镇银行的申请获监管批复。另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24年末,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4295家,相较于2023年末的4490家减少了195家;分机构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分别较上一年减少了44家、41家和98家。

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是近年来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今年1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在这一重点任务背后,部分资产质量不佳、公司治理不完善的高风险城商行,一些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的农商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

从监管工作措施和各地具体实践来看,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千方百计“治已病”,二是多措并举“防未病”。

治已病重点关注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中小银行改革主要采取的“分类施治”策略,其中,村镇银行以主发起行吸收合并为主,农信社系统则通过组建省农商联合银行或省级农商银行实现整合,达到压降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的目标。策略类似“大鱼吃小鱼”或“以优补劣”,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共进,推动整体向更高水平发展。监管信息显示,仅去年一年,就有上百家村镇银行被股份行、城商行等并购重组,成为其分支机构。

防未病重在“防”,将防风险工作前置。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当前各地正在多渠道有序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现实中,补充资本金能有效增强中小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由于中小银行的不良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值,不良资产增加会使风险加权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引起资本充足率下降,因此,中小银行需要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而从近年来多次出现的中小银行股权流拍的尴尬境况中也不难看出,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着比大型商业银行更严峻的资本金补充挑战,需要创新思路,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

除了向外寻求补充资本金,在风险防控上,中小银行也要练好内功。尤其是兼并重组后新设立的中小银行须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同时对各个环节的风险开展动态监测和预警,推动整体实现减量提质。

与此相关的金融机构要从服务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高度重视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工作。要清醒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跃升,金融服务必然要经历深刻变革,当前的银行业结构调整是顺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进程中,中小银行的风险化解已成为战略选择,要积极作为,未雨绸缪,变被动为主动,下好先手棋。(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