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家喊你减肥 天津医生支招(图)

转自:天津日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宣布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体重管理,“国家喊你减肥”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根据《糖尿病、肥胖和代谢》杂志2023年8月发表的报告,涉及中国31个省份243个城市的1580万成年人的数据显示,天津的肥胖比例为19.6%,超重比例则达到了35.6%,在全国“名列前茅”;2024年7月17日,一项题为《2型糖尿病患者极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病率:一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筛查研究》的研究报告显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极高风险患者比例, 天津位居全国第一,达到了79.14%。

天津人过胖和“好吃”有关?

天津人对美食的追求远超其他省市

“在天津,我们经常会看到餐馆门口排长队的情况,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我们对美食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全国的其他省市。”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贾国瑜主任看来,天津人的过胖问题和很多人过度“好吃”有关,特别是喜欢吃动物内脏、点心等高油、高盐、高碳水的食物以及芒果、榴莲等高糖的热带水果,相比南方一些城市,天津人做菜时放油量很多,而广东菜系热量就没有那么高,人们还习惯饭前先喝汤,而天津人喝汤是吃饱后“溜缝”的。

身上保命的肉怎么就不能留了?

“千万不要减肥,胖点挺好的,不幸遇到大病或突发灾难时,身上有140斤的肉就能保命!”针对网上某些广泛流传的言论,从事20余年内分泌临床工作和教学的贾主任认为,“过胖和过瘦都是不好的,凡事都要有一个度。”

贾主任举例说,随着肥胖人数的增加,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与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所以当肥胖已经引起一系列的疾病时,就应控制体重;但与此同时,人们身体机能的维持也需要脂肪,包括女性的雌激素就是靠脂肪为原料转化来的,这就是一些神经性厌食或者特别瘦的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等内分泌异常的原因;体重还是维持骨健康的一个重要保护性因素,过瘦的人会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一旦不小心跌倒就极易发生骨折。

“还是要把体重控制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贾主任介绍,人体的体重指数(BMI指数)是相对科学的衡量标准,当体重指数超标就应注意控制体重,当指数过低可能会造成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也需要采用医学的方法去增重。

肥胖容易导致的疾病Top 1是?

医院内分泌科病房的承载量是50名患者,贾主任的手机里存有一个文档,记录着几十个人名和联系电话,这些人大都是患有糖尿病且已有并发症急需治疗等待床位的患者。贾主任告诉记者,事实上“脂肪肝”是糖尿病的早期,当肝脏有了脂肪的沉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时间久了就会发生血糖的升高,再严重就会进展为糖尿病,但生活中人们虽逐渐增加了对糖尿病的重视,却不知道三分之一的中年人都有脂肪肝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三人行,必有脂肪肝”。

贾主任介绍,她曾收治过一名24岁的小伙子,就是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合并多重并发症——双目失明、肾衰竭,入院时已无法生活自理,据说他从小是单亲家庭,母亲忙于工作对暴饮暴食的他缺乏照顾,导致从青春期时就已经发展成了重度肥胖和重度脂肪肝,几年后被确诊糖尿病和肾病。

网红减肥法的减重误区

据介绍,日前针对肥胖人士,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成立了包括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外科等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的减重中心。

作为减重中心的带头人,贾主任几乎每天都会对肥胖症病人进行科普讲解,特别是如今网络上有大量的网红减肥食谱和减肥偏方,声称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减重,但很多方法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贾主任举例说,很多中国人推崇的“过午不食减肥法”,从科学角度来说违背了营养学理念,长期过午不食可能导致营养失衡、代谢适应性下降和情绪问题等。还有一些人认可“酵素减肥法”,通过酵素减少脂肪吸收,但实际上减重效果主要来自极低热量摄入,而非酵素本身,酵素并不能减少脂肪吸收,过量酵素还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发胀气、腹痛,且体重容易反弹。

“迷信神药和偏方都是不对的。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肥胖,这个原因不想法找到的话,肥胖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贾主任强调,肥胖是一种疾病,科学的减重方法是前往正规医院寻求帮助,专科医生可以进行全面的肥胖评估,再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减重与治疗方案。

与成人肥胖一样,孩子长得胖,并非好事!《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也达到了6.8%,这意味着,每100个孩子中至少就有6个体重超标。据预测,到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也就是说, 3个孩子中可能就会有1个存在肥胖问题。

“小胖墩”如何“减负”?

“梦中情孙”成“老病号”

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张明英主任发现,近年来,来求医的肥胖儿童越来越多,有时候半天门诊50个号,就有十几个因肥胖导致疾病的孩子。作为儿科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张主任告诉记者,判断孩子是否有肥胖问题,家长可以多关注“肚子”——如果孩子有些胖但体型匀称,问题就不大,但如果孩子的腹围大,也就是肚子特别大,甚至已经出现黑棘皮和皮肤紫纹,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就诊。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胳膊胖得像小藕节一样的小胖子,那种爷爷奶奶都稀罕的‘梦中情孙’,却是医院的‘老病号’。”张主任介绍,肥胖是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如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一些老人说孩子是“落了病根”,其实是不准确的。真正病因是肥胖可引起气道变窄、气道塌陷和气流阻塞,睡眠呼吸暂停可对气道和肺造成损伤,气道黏膜中的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可能进一步加重肥胖和睡眠呼吸暂停。究其原因,其实肥胖才是“病根”。

与“多吃”和“少动”有关

“与某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不同,95%的儿童是单纯性肥胖。”张主任认为,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原因,可能与遗传、营养过剩、吃零食、不爱运动、久坐等原因有关。

来到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肥胖儿童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家庭膳食营养过剩、长辈的溺爱、父母工作生活的忙碌、家长减肥知识的匮乏。不科学的减肥方式导致父母即使意识到了孩子的肥胖,也很难干涉孩子的生活方式,无法控制体重的不断飙升。“很多家长会给孩子‘补营养’,这肯定是不对的。”张主任说,孩子和老人的体质不一样,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类营养通过均衡合理的日常饮食即可获取,而给孩子吃人参、燕窝等补品,包括吃有很多食物添加剂的零食,只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负担,一旦造成过度肥胖,出现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

父母肥胖,孩子大概率也肥胖

“我对一位肥胖患儿的家长建议,给孩子少吃零食,尽量避免把大量不健康食物带回家,但这位妈妈却一脸无辜地反问,孩子不吃,她自己得吃,所以家里肯定会有零食。”

对此,张主任告诉记者,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据统计,父母之一肥胖时,子代发生肥胖的概率比正常儿童高2—3倍,父母均肥胖的情况下,子代发生肥胖的概率增至15倍。除了与遗传基因有关,还有一个原因是肥胖父母的生活习惯不好,作为孩子的第一模仿人,如果父母每天都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孩子肯定也会有类似的习惯。

当心成人病缠上肥胖儿童

“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2.6倍、4.3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为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针对儿童肥胖,张主任见过太多令人叹息的病例:年仅3岁就体重过百的男童每晚只能坐着入睡;因肥胖而抑郁的女孩需要在精神专科医院长期治疗;还有那些因父母不科学喂养患上2型糖尿病年幼的孩子们,得知需要终身治疗时满怀哀伤的眼神……

张主任告诉记者,和成年肥胖患者一样,儿童也会出现因为肥胖导致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部分儿童还会因肥胖导致性腺发育障碍,女孩可能会出现性早熟,男孩也可能出现隐匿性阴茎等性征发育障碍,同时还可能出现骨龄提前,甚至影响孩子的成年终身高。同时,医学统计数据也显示,小时候的肥胖,会增加成年以后发生癌症的风险。

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体型变化,体力下降以及肥胖后的各种令人难堪的症状,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出现自卑、孤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

儿童减重与成人减肥有区别

儿童青少年减重与成人减肥存在显著差异,张主任指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减重不仅要减少体脂,还需确保摄入均衡营养以支持正常生长发育。减肥药物对于儿童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有争议,是不推荐首选的。不建议通过节食减重,也不建议短期内快速减重,因此,成人常用的减肥方法并不能全部适用于儿童青少年。

据介绍,儿童肥胖症的治疗核心是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帮助患儿降低体脂至正常水平,同时确保其健康和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行为习惯和心理支持。

张主任强调,肥胖儿童减重应在保证三餐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食物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家长要避免盲目使用减肥药物或简单粗暴地减少孩子的饮食,更不应追求短期效果。特别是对于合并基础疾病或体重严重超标的儿童青少年,应在医院和医学专家的指导下,制定科学、个性化的减重方案,以确保健康和安全。

帮孩子减重,家长可以做这些

“管住嘴、迈开腿,改善生活习惯,是减重的不二法则。”

据张主任介绍,小儿肥胖症的治疗,首选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以及家长的监督合作。

“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果汁不建议给孩子喝,即使是鲜榨果汁,在榨取过程中有营养的膳食纤维被扔掉,只留下了大量的果糖;如果课业压力大,也应该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身体,比如上学和放学时让孩子多走一走,课间休息时从座位上站起来站一会儿”;“睡眠不足的儿童肥胖风险增加56%—89%,睡眠不足会导致一些激素水平改变从而增加饥饿感,促进食欲”;“所以最好保证孩子每日8—10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长”……

多年来,张主任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儿童肥胖症的预防知识科普,让很多家长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也学会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庄建彬:

减重代谢手术是治疗中重度肥胖有效手段

为了减肥,有些人用了各种各样的招数,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减重代谢手术的普及,一些肥胖患者将目光转到这种外科手术上。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庄建彬主任说,减重代谢手术是治疗中重度肥胖的有效手段。其实不单能减轻体重,还能治疗2型糖尿病和相关代谢综合征疾病。

“减重代谢手术并不是美容手术,而是一种治病手术,是为了患者拥有健康的身体,适合大多数肥胖并伴有代谢异常如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等合并症的病人。”庄主任介绍,减重代谢手术,主要包括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通过微创外科手术方式,在腹部穿刺3到5个0.5—1cm的小孔,切除部分胃或通过改变消化道通道,达到限制食物摄入、减少吸收的目的。在治疗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方面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全球每年大概开展约50万例的减重代谢手术,近几年我国代谢手术逐年增多,去年超过3万例。

“手术时间大概为70—90分钟,术后从物理的角度,胃容量减到了80—100毫升。同时手术还切掉了分泌饥饿素的胃底组织,术后患者对于饥饿的感受明显下降。病人不单是吃的少,而且也不那么饿了。”据庄主任介绍,病人刚做完手术当天会有些轻微痉挛性的疼痛,一般术后第二天就会好转,可以喝水。术后第三天可以吃流质食物,最晚第三天就可以出院。但患者恢复过程的饮食有一定的时间段,通过流质、半流质到软食再到正常饭,整个过程要2—3个月的时间,因为本身胃的容量减小了,术后病人吃饭肯定不能大快朵颐,也要养成细嚼慢咽等良好的饮食习惯,逐渐控制好进食量和进食的速度,饮食原则应是低糖、低脂和高蛋白饮食。

庄主任的一个病例是名山东来津的大学生,200多斤的体重,并已有两三年的高血压病史,小伙自述从小就爱吃,通过各种减肥方式都瘦不下来,通过袖状胃切除手术,术后一年减重了80斤,变成了120多斤的帅小伙;还有一个33岁的女患者,术前体重为300斤,合并严重的糖尿病,术后一年瘦到了130斤,血糖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复诊时已然是个非常漂亮的女性。

不过,庄主任也强调外科手术毕竟是有创治疗,患者是否适合手术,一定要在专业的三甲医院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术后也要科学饮食并配合医生随访,最大限度减轻术后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和术后胃肠道吸收能力下降的问题。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肥胖症、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根据2024年《中国肥胖及Ⅱ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单纯性肥胖BMI达到32.5,推荐积极手术治疗;而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则当BMI达到27.5便推荐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