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泉州阿婆反酸烧心3年;医生:常被误认为普通胃病,中老年人群中常见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刘薇 通讯员 胡伟泽

清晨5点,泉州79岁的林阿婆又被熟悉的灼烧感惊醒。胸口像揣着团火,酸水直往喉咙里涌,连带着左侧大腿根的鼓包也隐隐作痛。这样的日子,她已经熬了3年。

检查发现,林阿婆患上了食管裂孔疝。泉州医生提醒,这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如果出现反复烧心、吞咽困难或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并尽早干预。

三年“烧心”加鼓包 常常整夜无法入睡

2022年初春,林阿婆第一次发现裤腰左侧鼓出个鸡蛋大的包。“站着就出来,躺平就没了”,她起初以为是年纪大了皮肉松弛,直到某次弯腰捡菜时,鼓包突然坠得生疼,才在家人的催促下到社区医院做了彩超。医生说是“疝气”,建议先观察。

真正让林阿婆难以忍受的是夜里的反酸。躺下不到半小时,胃里的酸水就会涌到嗓子眼,有时甚至呛得她整夜没法睡。3年来,她试遍了偏方:睡觉时垫3个枕头、饭前喝苏打水、戒了最爱吃的腌萝卜,可灼烧感并未缓解,连带着排便也越来越费劲,常常三四天才能解一次大便。

不久前,林阿婆的症状突然加重,不仅烧心感蔓延到后背,左侧腹股沟的鼓包也开始发硬,连走路都得拖着腿。家人赶紧带着她来到泉州市第一医院,疝外科戴育坚主任在详细问诊后,安排了胃镜和腹部CT检查。

“是食管裂孔疝,而且是滑动型的。”戴主任指着CT影像解释,正常情况下食管穿过膈肌的裂孔与胃相连,就像衣服上的扣眼严丝合缝。但林阿婆的裂孔扩大成了“破洞”,胃的一部分顺着这个缺口滑进了胸腔,这就是食管裂孔疝。它会导致胃食管反流,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长期还会引起吞咽困难、胸痛,甚至影响呼吸。更棘手的是,CT同时显示左侧腹股沟区有乙状结肠疝出,随时可能发生嵌顿坏死。

好在经过手术,折磨阿婆3年的反酸烧心感消失了,她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随着胃肠功能逐渐恢复,便秘也慢慢缓解。

中老年人群中不少见 常被误认为普通胃病

据了解,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的器官(主要是胃)通过膈肌上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引起的疾病。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组织,食管裂孔则是膈肌上允许食管通过连接胃的天然通道,若该裂孔扩大或周围组织松弛,就可能导致胃等器官疝入胸腔。

泉州市第一医院疝外科戴育坚主任介绍,食管裂孔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膈肌结构薄弱、腹内压增高、食管裂孔周围组织损伤等。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与胃食管反流相关,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甚至可能引发梗阻或出血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嗳气、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食管裂孔疝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但其症状常被误认为是普通胃病而延误治疗。”戴主任提醒,若出现反复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胃镜或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无症状或轻症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暴饮暴食,减少摄入高脂、辛辣、咖啡、浓茶等易诱发反流的食物)或药物治疗;有明显症状或并发症患者,可以考虑手术。

戴主任进一步提醒,控制体重,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积极治疗便秘、慢性咳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降低食管裂孔疝的发生风险。

编辑:林威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