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通辽市:“五个千万”工程推动科尔沁沙地系统治理全域修复

《内蒙古日报》(2025年7月28日1版)。


  7月26日,樟子松在风中摇曳着绿意,自然恢复的野草疯狂生长,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宝林嘎查沙地综合治理示范区释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宝林嘎查沙地综合治理示范区治理后。


  2023年以前,这里还是大片的裸露沙地。2023年下半年启动规划、2024年启动治理,短短2年时间2690亩沙地变绿洲,这是宝林嘎查沙地综合治理示范区的成果,也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通辽速度。


  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区,总面积约9950万亩,而通辽市境内的沙地面积就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5.2%,一度深受沙害困扰。1978年起,通辽连续实施六期“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四个千万亩”生态工程、科尔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到2022年,全市共完成严重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66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提高”,实现了“绿进沙退”的良性逆转。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通辽市启动实施“五个千万”工程,计划用8年时间,完成千万亩综合治沙工程、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千万亩草原巩固提升工程、千万亩沙区耕地节水改造提升工程、千万头只牲畜舍饲半舍饲养殖工程共计3590.08万亩,坚决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五个千万”工程,不只着眼于治沙,而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经过多年接续奋斗,科尔沁沙地得到有效治理,但不少地区自然立地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治理容易出现反复,生态保护任务繁重。因此,通辽市在治沙的同时,对退化林地、草牧场进行系统性修复,通过森林抚育、封山(沙)育林、补植补造、退牧还草、围封禁牧、补播改良等方式,提升巩固森林草原质量。同时,通过对沙区耕地节水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舍饲圈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通辽市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南柴达木嘎查退化草原修复项目区,大型免耕施肥播种机正在播撒草种。


  这几天,随着雨季来临,科左中旗花胡硕苏木南柴达木嘎查启动退化草原修复工作。大型免耕施肥播种机沿着北斗导航的轨迹将耐旱乡土草种均匀地撒向大地,6万亩退化草原开启了绿色“逆袭”之路。


  花胡硕苏木曾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农牧民世代以放牧为生。近几十年,由于气候变化和缺乏管护等因素,草原植被盖度不断下降,土地沙化面积扩大,以前骑马一天走不到头的草场,现在开车半小时就见到了沙。“作为‘五个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此次退化草原修复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全旗14万亩退化草原植被覆盖率从现在的35%提到65%以上,产草量能增加五成,到时候鸟雀、野兔都会回来。”科左中旗林草局工作人员李润哲说。


  “五个千万”工程,不是某个区域的治理,而是覆盖全域的系统性修复。通辽市多渠道筹集、整合资金,利用“三北”六期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治理修复任务覆盖全市8个旗县(市、区),因地制宜改善森林、草原、荒漠生态系统,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备的林草生态防护体系。


  “五个千万”工程,也不是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多部门联合实施、全民参与的工程。林草部门和农牧部门通力合作,治沙、护林、护草、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草原过牧多管齐下,生态建设质效齐升。各地还采取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的方式吸纳当地农牧民参与项目建设,既满足项目实施劳动力保障,又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综合治沙252.0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368.57万亩、草原巩固提升457.02万亩,实施沙区耕地节水改造120.59万亩,已经争取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20万亩,千万头只牲畜舍饲半舍饲养殖工程也在有序推进。


  “通过‘五个千万’工程的实施,预计到2030年,通辽市将实现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步提升,沙区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100%,沙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建设科科长韩连喜说。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董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