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和网友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余国东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刘 芹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 明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吕俊强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
主持人
张 琼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说,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视察重庆时,要求重庆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党的二十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纵深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余国东重点从4个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01
这5年,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的“品质感”明显增强。
重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环境品质,让群众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水越来越清。“十四五”期间,国家在重庆境内共布设了74个水质监测段面,用于评价重庆的水环境质量。从评价结果看,水质优良比例已经连续4年优于97.3%目标任务,其中2023、2024年连续2年达到100%;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实现连续8年保持优秀。
长江巫峡段的绿水青山。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两江四岸重现“清水绿岸”,滨江亲水公园常常带火“来重庆看海”的话题,重庆独特滨水风光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亮眼名片。重庆连续2年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民生实事,整治黑臭水体1300余个,惠及群众82.2万人,不少村民房前屋后的坑塘、水渠重返清澈。
蓝天越来越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稳定在325天以上,PM2.5浓度持续下降,“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取得了现实成效,“重庆蓝”“夕阳金”经常在朋友圈“C位出道”。
重庆中心城区的蓝天白云。李一鸣 摄
地越来越净。累计完成污染地块修复87块,提供修复后的净地面积9022亩,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分析得到了保障,守护了老百姓“住得安心”的底线。
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累计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8040吨,预计今年底重庆市全域将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46.1万吨/年,累计建成 “无废城市细胞” 3800 余个,推动“无废”理念融入社区、企业、校园,让微小单元成为全域“无废城市” 建设的实践者与受益者。
02
这5年,重庆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生态质量的“含金量”显著提升。
重庆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基本完工。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9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20年52.5%提升至现在的55.07%,跻身全国前10位。
修复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达到了7025公顷,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突破1亿元,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
重庆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濒危特有物种保护和恢复,对长江干流监测到的鱼类较禁捕前增加了58种,大家所熟知的“植物界大熊猫”崖柏、银杉野归成功、黑叶猴种群不断壮大,持续有新的物种被发现。
03
这5年,重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含绿量”稳步攀升。
重庆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导向,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在全国率先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精准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环境管控单元,为不同区域精准定制差异化管控措施。既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守护好老百姓窗外风景,为区域发展明确生态底线;又避免传统管控中的“一刀切”,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清晰的环境合规指导,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推进。
北碚区缙云山。袁儆伟 摄
“十四五”以来——
●审批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项目环评1.1万余个,涉及投资超2.1万亿元;
●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00家、绿色园区20个,重庆地方碳市场累计交易5335万吨,超过了12.9亿元。
过去5年,重庆市单位GDP能耗、碳排放指标持续降低,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
04
这5年,重庆积极构建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的“精准度”持续提高。
重庆以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提升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加快构建“数字生态环保”新格局,推动“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等应用实战化运用,打破了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壁垒,大幅提升了重庆市生态环境治理效率。
黛湖。徐春茂 摄
累计制定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30余部,基本形成覆盖主要环境要素的地方生态环保法规体系。生态环境领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取得关键进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走在全国前列。治理市场机制不断健全,两江新区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信贷余额去年年底超7900亿元,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620件、涉及金额4.7亿元,以看得见的实践推动形成“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社会价值观,让保护生态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
接下来,重庆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聚焦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关键任务,积极谋划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全力推动生态环境实现持续改善,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标志性成果,更好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重要的力量。
张琼主持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