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工信局发布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桂林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记者获悉,围绕《方案》部署,我市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趋势和创新发展新范式,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加速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桂林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应用示范高地。
《方案》指出,我市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开展“丰富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赋能产业升级”“创新智能电子产品”“打造垂直领域模型”“拓展智能装备产品”“培育智能软件产品”“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谋划建设通信产业基地,引进一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优化产业布局”“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夯实人工智能基础”等12项举措,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带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到2027年,全市形成30个标志性智能产品,打造2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支持建设1—2家研发创新平台,助力打造2—3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几年,我市将加速制造业场景赋能,引导企业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等重点环节,积极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模式,力争打造20个自治区级“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同时,聚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生态食品等四大重点行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基础级智能工厂向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跃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另外,我市将引导和支持产业基础良好、产业特色明显的园区加快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创建一批发展有成效、模式可推广的省(自治区)级数字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园区。支持桂林经开区打造“港产城园融合发展先行区、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区”,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35”工程。重点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园,聚焦护理机器人整机制造领域,开发居家型、机构型、公共场所服务型产品线。支持桂林高新区打造“算力支撑保障区、科技创新实验区、智能产业集聚区”,实施“四个一”专项工程。支持高铁(桂林)广西园打造西南中南开放型物流枢纽,打造“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物流”产业生态。
该负责人表示,我市还将设立桂林市科技创新发展投资子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市工信部门将与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有关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提升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水平。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