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寻觅南阳老行当丨巧手做香囊 浓情迎端午

街头售卖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进入农历四月,我市街头巷尾,带有端午元素的香囊、五彩绳等摊位陆续增多,人们纷纷提前选购香囊祈福平安健康。随着时代进步,制作香囊也大多由机器代替了手工,但仍然有一些手艺人坚持纯手工制作,用一双巧手为这个传统老行当释放别样的光彩。


农历三月开始忙

香囊一做百余个

在市城区车站路南段,有一位86岁的王玉珍老人,她每天都会推着自己的三轮车,车上挂满各式各样的纯手工香囊,独特的手艺、精巧的做工,不时吸引路过的市民围观问询。

5月19日,记者在街头寻到王玉珍老人。未至眼前,幽幽香气便扑鼻而来;走到跟前,各式各样的香囊色彩鲜艳,令人爱不释手。

“这些香囊都是您自己做的吗?真漂亮啊。”

“是的,都是我自己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

满头银发的王玉珍由于岁数大了,听力有所下降,牙齿也掉了几颗,可是眼睛炯炯有神。

“每年一进入农历三月,我就开始制作香囊了。”王玉珍说,由于是纯手工制作,一个月时间差不多能做百余个,这样就能保证农历四月初上街售卖。经过攀谈,了解到她是卧龙区卧龙岗街道彭营社区人。她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出了家门就是车站路,这里川流不息,人员密集,就一直在车站路南段摆摊。

“我们那个年代,年轻人都会做针线活儿。”王玉珍回忆说,纳鞋底、做鞋垫、做虎头鞋都是年轻时候学会的,后来就做点到街上售卖补贴家用,没想到这些纯手工制品很受欢迎。

2017年,一番对话让王玉珍萌生了做香囊的打算。“大娘,你这手艺真好,咋不做点手工香囊呢,现在端午节想给孩子们买个手工香囊很难,儿时家里老人亲手做香囊挂在脖子上的记忆至今令人回味难忘。”

于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开始学做香囊。“刚开始学做香囊时,我先买来现成的,比照着人家的做。”王玉珍说,自己有针线活基础,上手就快一些,刚开始3天才能做一个,练习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终于能拿得出手了。经过七八年的历练和积累,如今她做的香囊品类有20余种,做工和巧思越发精进。

“每年端午,人们都会来找我购买香囊,看着大家选到称心的款式,高兴地夸赞道谢时,心里美滋滋的。”王玉珍笑着说,一年做一次,一忙两三个月,因为喜欢也不觉得活儿累,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我也不能让自己闲着,这也算老有所乐吧。


端午香囊香料

独特的南阳味道

生肖马香囊

说起制作香囊的流程和手艺,王玉珍老人立马来了兴致,娓娓道来。

“制作香囊融合了布艺、传统中医药与民俗文化。”王玉珍说,南阳端午节香囊的香料配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使用的核心香料是苍术与白芷,苍术具有祛湿健脾、驱虫防病的功效,白芷能散寒止痛、通窍醒神,两者搭配使用,形成香囊的基础药性。辛夷是南阳香囊的标志性成分,可散风寒、通鼻窍,增强香囊的芳香气味。另外,南阳作为全国最大的艾草产销基地,香囊中普遍加入艾叶,驱虫辟邪、温经散寒。

制作香囊时,首先要选好布料,一般用的是棉布、丝绸,再到药店选择正规香料,接下来就开始裁剪缝制了,其中的每道工序都考验手艺和耐心。“用剪子剪出各种纸样,按纸样剪出对称的两片布料,之后用针线缝合成袋,一定别忘了留一个小口,以备填充香料、棉花,待香囊饱满后,再完全缝上,就基本做成了。最后,再进行各种装饰,如加上亮片、珠子、流苏等,一个香囊才能完美呈现。”

记者看到,王玉珍老人的三轮车四周,悬挂着搬脚娃娃、十二生肖、金瓜、仙桃、金鱼、蝴蝶、鸡心、扇子等各种造型的香囊,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微风吹过,香囊随风摇曳,芳香四溢,传统文化之美瞬间涤荡人心。

“这个扇形香囊造型真别致,颜色搭配得也好,多少钱一个?”

“一个8块,两个14块。”

“真香啊!这就是特有的端午香囊味道。”市民叶女士爱不释手,当即购买了两个,准备送给自己的孙子。


心怀感恩老有所为

让生活更有意义

扇形香囊

交谈中,看时间已是11时30分,附近一家粥店的姑娘为老人送来一份粥和烙饼。“老人家不容易,满头银发还在坚持做手工香囊,每天在附近街口等待需要的顾客,只要看到她在这里,我们都会免费送上一份爱心粥。”

“我86岁了,不会使用手机,卖的香囊只能收现金,遇到没现金的,我离哪个店铺近,就让扫哪个店铺老板的二维码。”王玉珍说,附近的人对她都很照顾,“我心里知道大家对我的帮助,很感谢他们。”

今年端午,是王玉珍老人制作香囊的第八个年头,由于是纯手工制作,用料足、质量好,在附近小有名气。

市民李女士也专门过来给孩子买香囊。“王阿姨的手艺好,5年前我就在这里给大儿子买香囊,现在有了二宝,俩孩子的过节香囊还得来这儿买。”李女士一边展示着心仪的香囊,一边对记者说,端午节给孩子们佩戴香囊、五色线,不仅为图吉利佑康顺,“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更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和认知。

“看到大家喜欢我做的香囊,心里挺自豪的。”王玉珍说,趁自己身体还硬朗,只要有人需要,端午节她会一直把香囊做下去。等天凉了,就做鞋垫、虎头鞋、虎头靴,让自己每天都有事情做,生活才有意义。

一枚香囊,承载着中华民族避秽纳吉的朴素智慧,更是手工艺与中医药文化的活态传承。86岁的王玉珍老人,78岁时才开始学习制作香囊,让自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市民朋友,端午将至,您也不妨亲手制作一枚香囊,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老手艺在药香中焕发新生。(全媒体记者 李辉 文/图)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